技术文章
璃表面疏水性是现代材料表面工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,广泛应用于汽车、建筑、光伏、医疗及日常生活等领域。通过功能化镀膜,玻璃表面可从亲水性转变为疏水性,从而获得自清洁、防雾、防冰、抗污染等性能。为何追求疏水性?
玻璃作为一种传统的亲水性材料(未处理玻璃的水接触角约为20°-40°),其表面易被水润湿,从而带来诸多不便:水渍残留、灰尘污物易于附着、低温环境下易结霜结冰等。通过镀膜技术(如喷涂、旋涂、浸渍提拉、化学气相沉积CVD、物理气相沉积PVD等)在玻璃表面构建一层超疏水或疏水薄膜,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其表面性能。疏水性镀膜玻璃的核心优势在于:
自清洁(Self-Cleaning):雨水冲刷即可带走灰尘,实现表面清洁。
防雾(Anti-Fogging):防止水汽凝结成连续水膜,保持透明度。
防冰(Anti-Icing):延缓或降低冰晶的附着强度。
低流动阻力:应用于微流道或船舶表面,可降低流体流动阻力。
抗生物污染:抑制藻类、细菌等微生物的附着。
对镀膜后表面的疏水性进行精确分析,是评价镀膜质量、优化工艺参数和保证最终产品性能的关键环节。
疏水性分析的关键方法与技术
1. 静态接触角测量法(Sessile Drop Method)
方法:使用精密注射泵和高分辨率摄像头,在水平的镀膜玻璃样品表面上沉积一滴微小液滴(通常为1-5 μL),通过软件分析液滴轮廓并计算接触角值。
要求:样品表面必须洁净、平整。需在不同位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,以保证结果的代表性。
2. 动态接触角测量法(倾斜板法)
方法:将样品平台逐渐倾斜,同时记录液滴形态变化。测量液滴开始滚动瞬间的倾斜角(即滚动角SA),以及滚动前的前进角(θ_A)和后退角(θ_R)。
目的:获取滚动角(SA)和接触角滞后(CAH)这两个关键动态参数,全面评估表面的实际疏水性能。
影响镀膜玻璃疏水性的关键因素:
膜层化学成分:含氟(F)、硅(Si)的化合物(如氟硅烷)能显著降低表面能,是制备疏水涂层的材料。
表面微观结构:单一的低表面能化学修饰不足以达到超疏水。构建适当的微纳二元粗糙结构,使空气被截留在液滴下方,是实现高接触角和低滚动角的决定性因素。
镀膜工艺与后处理:工艺参数(如温度、压力、沉积速率、退火温度等)直接影响膜层的致密性、结晶度和结构,从而影响其疏水性的稳定性和耐久性。
耐久性与稳定性:分析不应仅限于初始性能,还需测试膜层在机械摩擦(耐磨擦性)、紫外线照射(耐候性)、酸碱环境(化学稳定性)后的接触角变化,评价其使用寿命。
对镀膜后玻璃表面的疏水性分析是一个多维度、系统性的科学评估过程。它远不止于测量一个简单的接触角数值,而是需要综合静态接触角(CA)、动态滚动角(SA)、接触角滞后(CAH) 等关键指标,并结合表面形貌和化学成分分析,才能全面、深刻地理解镀膜表面的疏水性能、机理及其耐久性。
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
广东kaiyun官方网站登录入口精密仪器
https://www.wensh.net
微信公众号